原来,卢展工到莆田市一个乡镇调研时发现,当地林农急需贷款,就把刚到手的林权证作了抵押,向银行贷款,居然成了。省委书记就想告诉林业厅长:林权证就是农民拥有山林的财产证明,用它让林农获得致富的启动金,何乐不为?
很快,全省各级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开始介入运作。在三明永安市,市领导出面与国家开发银行永安分行行长协调,还拿出市财政资金担保,要求允许林农拿林地证贷款,双方还成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终成此事。事实证明,此举双赢,至今无一笔呆坏账。
把林权作为一种资产,进行各种形式的流转,也可以拿来抵押贷款,促进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让活的资源变成活的资产———这又是我省林权改革中的一大创新!
2006年12月20日召开的“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会议”上,省委书记卢展工指出,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初显成效,但依然任重道远,重在持续努力,关键要把这件好事持续做好、做实、做到底。
林区风景这边独好
经过5年的持续深入改革,如今,我省各地开始构建“管理、执法、服务”三大职能为主的林业管理体系,提高服务水平。比如,林农对林业科技的需求迫切,通过科技攻关,部分珍贵树种和速生树种快繁技术已经突破。在仙游,林农郑国增在林业部门的帮助下,种起了三千多亩号称“天下第一神木”的海南黄花黎,现在,每棵树都有两米多高,长势良好。全省还开通了“96355”服务电话,林农只要一拨通电话,就能得到技术支持。
林改后,各级政府部门纷纷推出各种创新惠民举措,不断提升惠民质量,一些新的经济模式也应运而生,为林农创收提供更多渠道。许多地方积极引进高附加值的企业,进行深度加工,生产终端产品,延伸林业产业链。目前,人造板、造纸、竹制品加工、木制品加工等产业集群正在我省林区逐步成形。
林改的一些附加效应也正日益凸显。林区生产发展了,林农收入增加了,大伙儿忙完山下忙山上,忙完山上忙加工,观念变化很大。一些地方通过林改收益的二次分配,不仅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还加快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