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场实干”代替“迎检视频”是治理理念的回归
2025-05-22 11:12:37? ?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为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精力为群众服务,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制定完善了社会工作事务准入制度、扎赉诺尔区镇(街道)对派驻机构及人员管理制度等,明确取消了迎检视频和PPT等做法,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社区干部们不再为制作精美的迎检视频而耗费精力,取而代之的是穿梭于街头巷尾解决实际问题的忙碌身影。(见5月19日《人民日报》)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的基层工作陷入“数字形式主义”怪圈,本应提升效率的现代化办公工具,在某些地方异化为基层难以承受之重:法治宣传要拍微电影,环境整治要做动画演示,评选表彰要搞多媒体展播……用技术手段包装政绩,用视听效果代替实质内容,不仅吞噬了基层干部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更催生出视频制作外包等衍生问题,让本不宽裕的基层财政雪上加霜。这种披着“数字化”外衣的形式主义,本质仍是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痼疾。 扎赉诺尔区的改革之所以可贵,在于它并非简单一禁了之。当地在取消迎检视频要求的同时,配套建立了社会工作准入机制和派驻机构管理制度,并将干部走访量、问题解决率等作为核心考核指标。这种系统性的制度设计,让基层干部能“腾出手来干实事”,有更多时间走进群众、解决问题。这样一来,既堵住了形式主义回潮的后门,又打开了实干兴政的前门,形成了“减虚功、做实事”的良性循环。 基层治理现代化不在炫目的技术手段,而在治理重心和资源的真正下移。当基层干部从电脑屏幕前解放出来,走出办公室,走进社区小巷,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双手解决难题,不仅有更多机会和可能为民办实事,还赢得了更多社会信任,进而更好地发挥治理效能。扎赉诺尔区某小区昔日被群众投诉不断的垃圾堆放点变成了设施完备的便民休闲广场,这一蜕变就是一个生动注脚。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就镌刻在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改善中。这种直面问题的“现场治理”,远比任何精美的短视频、PPT等数字包装,更能体现治理的温度与力度。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基层干部是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执行者。让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这是工作方式的转变,更是治理理念的回归——从数字表演到现场实干,这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周荣光)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