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下午,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公布了“高考替考”事件的调查进展情况。河南省招办称,到6月18日上午案情已有初步进展,通许、杞县已经排查出疑似被替考生7人,其中通许县4人,杞县3人,正在进行查实认证。对于两县的全部监考人员也正在进行排查。河南省招办强调,“我省已查实普通高考替考127人,是在普通高考期间,中央电视台报道之前。(据2014年6月19日《北京青年报》) 有组织者在武汉高校物色大学生当“枪手”,到河南替考,一条龙服务;监考监管一路“绿灯”,助成替考“流水线”……河南杞县等地替考舞弊案,震惊全国。震惊之余,人们不禁要问:指纹识别技术、身份证识别仪,甚至人脸识别技术,不断升级的身份识别技术为何没有堵住高考替考?如此大规模替考案事先的蛛丝马迹为何没能及时发现?各道把关审核程序为何一再失守?有些考场为何集体沦陷? 仔细梳理近年来发生的高考舞弊案便会发现,如今的高考舞弊已经从早期的单打独斗转变为集团作战;从买卖答案、作弊工具、高考移民等钻空子行为,发展到冒名替考等内部运作,俨然形成一条以社会中介为纽带,以相关部门为主攻对象,连接考生、家长和“枪手”的黑色利益链。至于作弊手段,有的是在高考招生图像采集系统中,调换电子档案中的照片,临时弄一个准考证,最后再请招办的人把图片信息还原成考生本人;很多替考者甚至直接拿着被替考者准考证、身份证进场……这些,显然是需要事先买通好相关内部人员。 应该说,今年的河南高考组织工作,层层把关、无线电屏蔽、指纹验证等一系列举措不可谓不严,但由于相关公职人员被买通、监考老师对异常情况报警视若无睹,正是“内部人员”和监考教师的不作为和渎职才使替考畅通无阻。据替考组织者介绍,他们先搞定主监考的领导,再搞定监考的老师,打点一个考场起步价是7万元。重赏之下,监守自盗就可想而知了。 显而易见,高考监管最大的漏洞不是试卷,也不是技术,而是“内鬼”们的监守自盗。事实上,每起高考舞弊案件的背后都有官员的身影。2007年河南郸城替考案中,县教体局局长、招生办主任均牵涉其中;2007年安徽砀山高考舞弊案,当地教育局招办主任、副主任都被卷入;2008年甘肃天水替考案案发后,甘肃、山东两地公安、教育等系统近50人被依法逮捕或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从媒体报道情况看,绝大多数高考舞弊案件都是在“上压下挤”的重压之下查处的,罕见有自查自纠的成果。这说明,高考舞弊案件的推动者不光是家长,学校和地方政府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不少地方,高考升学率被政府和学校作为考核“指挥棒”,导致这些地方对作弊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充当起“保护伞”“助推器”。而且,对“内鬼”处罚较轻,一般只是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由于违法成本低,才使得部分“内鬼”敢于知法犯法、有恃无恐。 没有“内鬼”何来家贼?“打蛇打七寸”,高考舞弊案件的要害在于“内鬼”监守自盗。净化高考考场应始于肃清“内鬼”,不严厉惩处“内鬼”,不把“内鬼”们的嚣张气焰打掉,就无法从源头上斩断高考黑色利益链,高考公平公正的努力将永远是徒劳的。同时,在现有的高考模式下,还必须打破行政单位单一负责制,重视探索监督力量的“扩充”,引进更多的社会力量监督高考全过程,最大限度地避免漏洞被利用。 |
相关阅读:
- [ 06-18]高考舞弊不是技术问题
- [ 01-14]严惩考试舞弊中被“打理的人脉”
- [ 11-25]“技术故障”也成了舞弊的“替罪羊”?
- [ 06-13]重拳打击高考舞弊的“传统”
- [ 05-24]对官员选拔舞弊处罚不能过轻
- [ 08-07]从快严查公考舞弊还社会公平
- [ 04-26]长治公考舞弊案入刑是一历史进步
- [ 11-18]正义已经回来 舞弊者依然在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