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在陕西陇县调查发现,一些学校通过“不合适”的渠道让成绩较差的学生放弃中考,直接走进了陇县职业教育中心的大门。而对于其中许多家庭来说,进入职教中心并不是心甘情愿的选择。 据报道,这些“不合适”的渠道包括:对不去职校的学生停课、学校给去职校的学生物质奖励等,虽然至今当地教育局和校方对这些做法或拒不承认、或含糊其辞,但若没有“猫腻”,怎会导致学生“集体离校”? 究其根本,笔者认为还是一个“利”字作祟。学校为“升学率”之“利”,只让成绩好的学生参加考试以保证通过率;教育部门为政绩之“利”,完成相关指标,正如陇县教育局某负责人所说,“宝鸡市教育局制订了任务,要求要有一定的学生上职教中心,这是市考县的指标,完不成任务影响年终考核”;职教中心为经济之“利”,“对于职教中心来说,主要的资金来源于财政支持,而财政支持的规模大小,往往由学生多少来决定”。上述各方有“利”了,但学生的权利又该由谁来保护?教育的公平又如何体现? 从现实来讲,上高中、考大学已不是学生们人生唯一选择,有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上技校、职高是一种“明智”的做法,但“自己的路还得自己走”,学校对学生的选择应予以尊重,而不是去安排、操控。有的学生成绩可能一时不好,但只要目标明确、肯下功夫,也能“后来居上”;有的学生可能愿意上职校,但如果学校并无自己喜欢的专业,对于今后的学习、就业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作为教育者、学校等各方对各种情况都应考虑到,而不能仅从一己之私出发,不顾学生的感受。 更何况,学校没有擅自剥夺学生参加毕业考试的权利,职教中心的做法也不符合招生程序。对于这种教育不公的不正之风要坚决遏制,这不仅是对学生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 保护学生的权益,遏制教育不正之风,应从几点着手。首先应该完善相关教育法规,要制定保护学生参加中考权利的措施,对违反者严肃处理。再者要制定切实考核办法、加强监管、畅通举报,上级部门要明确责任,避免“利字当头”,不为公办职校“徇私舞弊”,还要多听民意,重视社会舆论。其实说到底,还得回到一个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教育应当以人为本”。 |
相关阅读:
- [ 04-07]足球进中考好事还得办好
- [ 04-04]中考加试足球挺好的
- [ 03-26]异地中考 分好蛋糕更要做大蛋糕
- [ 03-18]荒唐的“放弃中考申请”写满欲盖弥彰
- [ 02-20]中考改革“倒逼”教育均衡
- [ 10-24]游泳进中考 不能急也不要站
- [ 10-08]校服印中考排名是教育软暴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