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农民工输入地其子女教育问题有:
1、房价高、租房难,很多农民工住在城郊结合部,因此孩子不可能上好学校,只能在比较差的学校就读。有些学校和农村差不多,有的还不如原籍的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很难保证。
2、公办学校少,大多只能在收费高的民办学校。例如广东东莞,因为外来务工人员是本地居民的6倍左右,而公办学校只接收本地学生,在政府支持下兴办起民办学校240多所。这些学校每学期学费在1500元至2500元,让工资低的农民工望而生畏。据了解,尽管东莞有40多万外来学生在这里就读,但真正的农民工的子女只占其中的20%。在这些民办校读书的农民工子女享受不到“两免一补”,形成了义务教育的不公平。
3、民办学校条件同公办学校形成鲜明对比。以东莞长安镇为例,这个镇年财政收入25亿元,本地人口有4万,外来人口70万,民营小学13家,在校生21200人,民营中学4家,在校生3706人。公办学校教师的年工资是:小学教师10.89万元,中学教师是12万元。而民办学校教师工资仅有2000元/月,一年仅为2.4万元。因此,农民工子女在属地念书时,教师的水平,同公办学校完全不同。
4、农民工子女在属地念公办学校往往被“宰”。佛山30个农民工送自已子女到当地公办学校去读书,先说是不收费,后要每个家长交18000元赞助费,而当地教育局对此也管不了。北京的一些学校以学校没名额拒收农民工子女入学;要入学可以,必须交20000元赞助费。
5、农民工子女在属地读完初中,高中便不能再读了。由于高考的原籍化使得很多农民工子女不得不离开父母赶回老家念高中,他们经常出现生活不适应,教材不适应等问题。
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六点建议
1、改革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有些农民工输出地的县级财政收入只有几千万或一两亿元。这对几十万人口的县来说,吃饭都不够,在以县为主管理教育的情况下,造成一些学校经费严重缺乏,办学条件无法改善。因此,建议改变“以县为主”的做法改由国家兴办义务阶段的学校;或者,根据各地财政收入情况分别实行“以县为主”,“以省为主”和“以国家为主”。
- 2009-11-20国务院参事室来了"年轻人" 温总理嘱托“敢讲真话”
- 2009-11-20重庆“讨薪农妇”写信邀请温总理尝“放心猪”
- 2009-10-14人民时评:由温总理的坦诚说开去
- 2009-11-16温总理明示“言者无罪”有何启示
- 2009-05-11温总理视察尽显人格魅力 三个温馨镜头感染市民
|